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

[人文社科] 非遗学原理

21 0
发表于 2025-2-10 18:32:15 |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
s34955396.jpg
内容简介:

《非遗学原理》是一部奠定非遗学理论基石的作品。非遗学是一个新学科,一个独立的学科。冯骥才是中国非遗保护事业的开创者,更是倡导者和实践者。《非遗学原理》是他几十年非遗保护实践与思考的凝练。本书内容由多篇非遗学重磅理论文章构成,较为系统地梳理非遗学科的缘起、立场,学科的使命与特征、工作方式等基础理论,阐述非遗学的独立性、学术本质,从元理论角度勾勒出非遗学独特而重要的学科样貌。本书为非遗学这一新学科的开山之作,为非遗保护、传承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,同时也为世界的非遗事业提供宝贵的中国智慧与经验。

作者简介:

冯骥才,1942年生于天津,祖籍浙江宁波。中国当代作家、画家和文化学者,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。他是“伤痕文学”代表作家,其“文化反思小说”在当今文坛影响深远。代表作有《神鞭》《三寸金莲》《一百个人的十年》《俗世奇人》《艺术家们》等。作品二百余种,被译成二十余种文字,多次在海内外获奖。20世纪90年代以来,冯骥才投身于城市历史遗产和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,主持了“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”,大力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,对当代人文中国产生巨大影响。近年来,他倡导并致力于“非遗学”学科建设,积极探索全新的“非遗学”理论体系和教学方法。

非遗学原理电子书下载:


夸克网盘UC网盘
微信 支付宝

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,欢迎打赏作者!

免责声明

本社区仅提供信息交流平台,帖子内容由用户自行发布,不代表社区立场。用户对发布内容负全责,包括版权、隐私、诽谤等,社区不承担因使用社区内容导致的损失。禁止发布侵权、隐私信息,发现侵权请联系我们。社区不负责第三方内容,用户因访问第三方内容产生的损失,社区不担责。用户须遵守规则和法律,不得发布违法、不当内容,违规内容将被删除。发表帖子即同意本声明,不同意请勿发帖。


特别提醒: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,请广大用户自觉遵守法律法规,共同营造健康、文明、有序的网络环境。

本社区运营团队

联系我们: 如有疑问或发现违规行为,请联系管理员:kefu@foxccs.com

把失落埋葬,让快乐绽放,使梦想发芽,为青春喝彩。

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投诉/建议联系

foxccs@qq.com

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。
请在下载后的24小时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。

  • QQ交流群
  • 添加微信客服
Copyright © 2004-2025 九歌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关灯 在本版发帖
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
官方QQ交流群
手机扫一扫访问
返回顶部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